“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”這句話是對當前中國乳業的最好寫照。經過多年發展,中國奶業規模化養殖取得突破,可奶牛養殖成本高、牛奶收購價格低的現實依然存在。
2017年,在經濟大環境仍舊不景氣的背景下,上游養殖業依舊日子不好過,業績下滑、背負包袱甚至資金鏈斷裂,深深刺痛每一位乳業人的心。
不過,中國乳業的新時期也即將來臨。
上游乳企仍處“寒冬”
國內上游養殖企業在2017年過得并不容易,雖與去年相比情況有所好轉,但還未能脫困。
現代牧業前三季度凈虧損7.28億元,繼上半年虧損6.66億元持續擴大,相較去年同期虧損增長了4.17億元。
西部牧業前三季度收入5.4億元,同比增長7%,凈利潤虧損0.8億元,下滑40%。
中國圣牧前三季度營收20億元左右,同比下滑20%左右;凈利潤2.3億元,同比下跌70%左右。
現代牧業、西部牧業(300106,股吧)等上游乳企的全產業鏈模式遭遇諸多挑戰,而輝山乳業的轟然倒塌算是一個典型案例。今年3月24日,輝山乳業股價跳水,300多億元市值蒸發。
“輝山一夜之間倒下在于根基不穩,抗風險能力不強,全產業鏈模式并不務實。”乳業專家王丁棉對記者表示。
蒙牛乳業則在今年1月4日收購現代牧業16.7%股權,此后蒙牛多次減持現代牧業股份,還在于其虧損拖累蒙牛業績。另一家乳企圣牧在找到大北農(002385,股吧)集團作為靠山后也仍在苦尋出路,創始人姚同山的退出也讓圣牧未來蒙上一層陰影。
“2017年國內原奶產業成本整體依然偏高,企業資金短缺、下游拓展以及養殖成本高的問題依然存在。”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整個中國乳業遭遇了連續多年的奶價持續下滑。
為緩解原奶產量居高不下的困境,消化庫存,現代牧業、圣牧等也將產品進行打折銷售。不過,打折意味著利潤的攤薄,雖然能夠以價換市獲得一些銷量,但并非長久之計。
重塑格局
2017年奶粉行業確實迎來“最難熬”的過渡期,奶粉新政大限將至,國產奶粉主導新政的大局已定。12月21日,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第30批配方注冊名單,至此,國家食藥監總局已批準了867個配方。
在這一年里,國內奶粉市場江湖波濤洶涌。奶粉新政提高了我國嬰幼兒奶粉的生產門檻,“小、散、亂”將全部被清出市場。